請您勾選您的需求


大蔥常見的種植方法是先育苗后移栽,這樣能夠節省土地占用時間,掌握科學化管理就能大幅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詢問科學管理大蔥的技巧,關于這個問題,需要結合科學管理的實際情況來分析。
科學管理大蔥種植的方法是什么?
這個與管理技術水平有很大關系。俗話說“大蔥種植七分管三分種”,在科學管理的前提下,出苗率>80%,成活率>70%,這就是起碼需要達到的標準。低于這個參數,要么是種子有問題,要么是管理欠缺。如果管理技術過硬,成活率達到80%也不成問題,在一些種植案例中,有些管理非常嚴謹的朋友,成活率甚至超過了90%。
所以科學化管理大蔥種植效果,與每個人的管理水平息息相關,出苗率和成活率都非常重要。有朋友可能會覺得苗子出苗時看著不錯,但后期因為管理不善而導致苗子逐漸死亡,最后移栽的時候發現苗子根本不夠。
尤其當出苗率超過60%的時候,要及時做好病害防治工作。許多大蔥苗的死亡都是由于猝倒病和立枯病防治不到位造成的,有效防治這些病害,可以顯著提升苗床成活率。
如何計算大蔥種植用種量呢?
根據移栽面積推算蔥苗數量,再根據蔥苗的數量計算出苗床用種量。一般來說,每畝科學管理的苗床可以移栽約7-10畝地,具體效果會略有差異。科學管理建議每畝播種量為900-1080克優質種子。
提醒大家,育苗播種的時候種子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塊土地的養分是有限的,合理管理的前提下,一畝苗床能得到約22萬-25萬棵大蔥苗。如果管理得當,最多能達到26萬-30萬棵,多播種子不僅增加成本,土壤養分不足導致后期蔥苗質量下降,最終的出苗還是差不多,多播種子只是浪費。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種植者開始認識到科學化管理的重要性。科學的管理可以在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的同時,節省成本和時間,取得雙贏效果。掌握這些科學方法,您也可以成為大蔥種植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