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勾選您的需求


大蔥常見的種植方法是先育苗后移栽,這樣能夠節省土地占用時間,科學管理的話會涉及到用種量計算的問題,最近就有很多蔥友在咨詢如何提高大蔥的出苗率和成活率?關于這個問題,需要結合使用種植情況來看。
如何提高大蔥的出苗率和成活率?
這和種子特性的好壞,以及蔥友的苗床管理技術有關。都說大蔥種植“三分種七分管”,如果是在科學管理的前提下,出苗率>80%,成活率>70%,這是起碼需要達到的標準。如果管理技術過硬,成活率達到80%也沒有問題,部分種植者的成活率甚至超過了90%。
所以要提高大蔥的出苗率和成活率,與每個人的管理水平有很大關系。出苗率和成活率都很重要。有的蔥友感覺種子出苗的時候看著還挺好,但長到一半時就開始死亡,這也是因為管理不到位。
尤其當蔥苗出苗率超過60%的時候,要及時進行苗黃苗弱防治,基本上大部分蔥苗死亡都是因為猝倒病和立枯病防治不到位造成的,做好這一步,可以讓您的苗床成活率提升不少。
如何計算大蔥種植用種量?
移栽面積可以推算出蔥苗數量,再根據蔥苗的數量計算出苗床用種量。
正常來說,一畝進口鋼蔥苗床能夠移栽7-10畝(實際出苗略有區別),一畝國產長白蔥蔥苗能夠移栽4-8畝(實際出苗略有區別)。建議是進口鋼蔥,每畝播種900-1080克優質蔥種;國產長白,每畝播種1400-1600克優質蔥種,注意如果種子品種一般,可以適當追加播種量。
育苗播種的用種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塊地的養分就那么多,在合理管理的前提下,一畝苗床能夠得到22萬-25萬棵蔥苗,在管理得當的前提下,成活率會更高一些,但是也只能達到26萬-30萬棵左右,用種量播的再多,土壤養分跟不上,前期苗子會萌發,但是后期蔥苗會越長越少,在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下,長勢弱的蔥苗會被健壯的蔥苗“吃掉”,最終得到的蔥苗數量還是那么多,多播的種子也是浪費。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蔥友逐漸意識到科學育苗的好處,但是育苗也要講究科學管理,出苗率和成活率雙贏,才意味著您本次育苗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