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勾選您的需求


蔥疫病主要發生部位為蔥葉上部,初期病癥蔥葉尖頂部發黃,隨著病害加深,蔥葉尖發黃向下部蔓延并逐漸干枯,葉片和花梗病部失水后縊縮變細,葉片枯萎,病部以上易折倒。蔥疫病屬于蔥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防治比較頻繁,今天蔥滿滿技術老師從這種病害發生的本質與綜合防治進行逐一匯總分解。
蔥疫病主要發生部位為蔥葉上部,初期病癥蔥葉尖頂部發黃,隨著病害加深,蔥葉尖發黃向下部蔓延并逐漸干枯,葉片和花梗病部失水后縊縮變細,葉片枯萎,病部以上易折倒。蔥疫病屬于蔥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防治比較頻繁,今天蔥滿滿技術老師 從這種病害發生的本質與綜合防治進行逐一匯總分解。
【病癥特點】
蔥疫病發生后,在不同天氣下表現癥狀略微有所區別,當空氣濕度大時,病部產生白色霉層(即為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子梗);天氣干燥時,白色霉層消失,剝開葉片病部內壁,可見到白色綿毛狀霉層(即為病菌的菌絲體),有別于蔥尖生理性干枯。蔥疫病由真菌鞭毛菌亞門煙草疫霉菌侵染引起。病菌以卵孢子、菌絲體及厚垣孢子隨病殘體遺留在田間越冬。在環境條件適宜時,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通過雨水反濺或氣流傳播至寄主植物上,游動孢子萌發后產生芽管從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部產生新生代孢子囊,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外部條件】
蔥疫病菌喜高溫、高濕環境,發病最適宜的環境條件為溫度為25~32℃,相對濕度90%以上。蔥疫病主要發病盛期為5~8月。蔥疫病可發病成株期一直延續到采收期。
【發病規律】
常年連作、低洼積水或栽培上種植密度過高、植株嫩弱徒長、施用氮肥過多的田塊發病重。年度間梅雨期長、梅雨量多的年份發病重。
【防治技巧】
1、實行輪作:提倡與非蔥蒜類蔬菜輪作,以減少田間病菌來源。
2、加強管理:深溝高畦;合理密植;雨后排出積水。
3、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帶出田外集中銷毀,減少田間病源菌。
4、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分腐爛和分解。
5、藥物防治一定要標本兼治,切斷傳播的途徑+控制病原體的繁殖與傳播+激活植物體的免疫機制+補充營養恢復生機。
6、噴藥間隔期為5-7天,建議連續噴霧2-3次。
如果您對大蔥疫病怎么治有疑問,或想了解更多大蔥病蟲害防治技術,您可以點擊在線客服,或撥打400-863-8886向我們咨詢,我們誠摯歡迎您的來電!